close

糖尿病的原文義,是尿崩,而且在尿裡有糖份的,叫做糖尿病。


就是有糖份的尿崩症;在血裡面發現糖分太高了,叫做血糖過高,現在的醫生把血糖過高就叫做糖尿病了,其實這兩個是不一樣的。血糖過高的人不一定表現有糖份尿崩現象,糖尿的人一定血糖較高。



在正常情況下,進食後碳水化合物在小腸內分解成單糖後被吸收,血中葡萄糖濃度增加,刺激胰臟 beta 細胞分泌胰島素。胰島素促進骨骼肌與脂肪組織攝取利用葡萄糖,血糖濃度因而得以維持於正常範圍內。


 


胰島素還會抑制肝臟製造葡萄糖以及脂肪組織的脂肪分解。第 2 型糖尿病主要乃周邊組織對胰島素產生抗阻性,胰島素無法產生作用,使得這些組織無法攝取利用葡萄糖,血糖因而上升。開始時胰臟會代償性地分泌更多胰島素將血糖維持於正常範圍內,但經過一段時間後,beta 細胞無法再製造足夠的胰島素,此時將出現明顯的血糖增高。


糖尿病若未良好控制,脂肪組織的脂肪分解會增加,使血中的游離脂肪酸增加,可影響胰臟 beta 細胞的功能 (稱為脂肪毒性),製造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受損,造成血糖控制的惡化。血糖過高本身也可影響胰臟 beta 細胞功能以及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,稱為葡萄糖毒性。在第 2 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,由於 beta 細胞功能逐漸喪失,病情會逐漸惡化。若能儘早治療,可望保留較多 beta 細胞功能,對治療的反應也會較好。



 


現代醫學分類法,把它分成兩個類型。一是原發性血糖過高,一是繼發性血糖過高。


 


原發性指的,就是胰臟發生問題,胰島素分泌太少了導致血糖升高,叫做「原發性血糖過高」。另外就是由於其他病情引起的血糖過高,就叫做「繼發性的血糖過高」。現在,很多醫生多半都只看到測定血糖值高了,還沒檢查其他病情,就先給一針Insulin,或給吃一點降血糖的藥。先把表象解決了。這就容易發生問題了。



定期血糖自我監測可避免血糖過高或過低,預防糖尿病併發症,並幫助控制血糖值。 以下為高血糖症的症狀:
極度口渴
血糖過高容易造成極度口渴。 若患者雖然大量飲水,仍時常感到口渴,代表糖尿病病情可能已失去控制。
飢餓
體內缺乏足夠的胰島素來促使葡萄糖進入細胞內,葡萄糖便會留在血液中,大腦偵測到此現象,便會對身體傳出飢餓的訊息。
頭痛、注意力難以集中
血液中含有過量的葡萄糖,會導致腦細胞缺乏足夠的葡萄糖來正常運作。
視線模糊
血糖過高容易衍生眼部疾病。 高血糖會讓水分從組織中流失,包括眼球的水晶體,進而造成對焦困難。 一但患者沒有控制好糖尿病病情,視網膜的血管便可能受損,並產生新血管,此時可能會出現輕微的視力問題,例如視野出現黑點、閃光、光圈等症狀,嚴重者可能導致失明。
頻尿
血糖過高容易產生頻尿的現象,是糖尿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。 雖然頻尿不一定是糖尿病所造成,不過一旦糖尿病患者出現頻尿,便可能是因為沒有做好血糖控制。 頻尿會讓患者感到口渴,就算大量飲水,來補足流失的水分,症狀仍不會改善。
容易感到疲勞、倦怠
血糖過高容易造成疲勞。 若患者雖有規律運動,定時服藥,沒有懷孕,且壓力不大,但仍時常感到疲勞、睏倦,終日倦怠,可能表示糖尿病病情已失去控制,導致身體儲存、使用葡萄糖的效率很差。
體重減輕
血糖過高時,體內細胞無法正常儲存葡萄糖,此時身體會轉而消耗其他的能量來源,進而造成體重下降。
容易受到感染
血糖過高會讓身體的免疫系統變弱,較無法對抗感染。 血糖居高不下,身體對抗感染以及痊癒的能力便會受損,而容易罹患感冒、膀胱感染、陰道感染等病症。 若患者感染症狀頻繁,可能代表糖尿病病情已失去控制。
足部疾病
血糖過高可能導致神經受損,受損部位通常位在四肢,尤其是小腿和足部。 患者的足部、腿部、手部等部位可能會感到刺痛、麻痺,甚至劇痛。
其他症狀
血糖過高的其他徵兆還有口乾、皮膚乾燥或發癢、男性陽萎、女性陰道與子宮頸感染、沒有原因的疼痛、尿道感染、創傷難以癒合、嚴重感染症、生殖器發癢等。


胰島素降低血糖最可靠、有效的藥物,不論血糖多高都可將它控制下來,且幾乎沒有禁忌症。事實上,肝、腎、心臟功能不良,不適於使用其他口服降血糖藥物的患者,只能以胰島素來控制血糖。胰島素主要的副作用為血糖過低與體重增加。使用第一年後體重增加 2.5~7.5 kg。由於胰島素需要注射,有些病患較不喜歡。建議您可以試用。


 


補充:


生長因子小知識:提升幹細胞活性,身體藉以修補各部位細胞,調理內分泌失調,減緩細胞老化、幫助細胞活化(臉部細胞效果也很明顯,可以抗皺紋)。


 


原文轉自: 奇摩知識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馬克先生 的頭像
    馬克先生

    幹細胞再生醫學

    馬克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